市场行情、规格因素与购买建议——市场行情分析及策略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行情的波动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市场行情、关注规格因素,以及制定合理的购买建议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分析市场行情,探讨规格因素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并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的购买建议。
二、市场行情分析
1. 宏观经济环境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各国政策环境相对稳定,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仍可能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2. 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各行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传统行业也在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升级等方式,适应市场需求。
3. 竞争格局
不同行业、地区的竞争格局各异。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纷纷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降低成本等方式提高自身竞争力。
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促使市场细分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规格因素与市场价格分析
1. 规格因素概述
规格因素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商品规格通常包括尺寸、重量、性能等方面,不同规格的商品在价格上会有所差异。
2. 规格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1)尺寸与重量:一般来说,尺寸越大、重量越重的商品,成本相对较高,价格也会相应上升。
(2)性能:商品性能的提升往往伴随着技术的投入和成本的增加,因此高性能商品的价格往往较高。
(3)材质:不同材质的商品在价格上差异显著。
优质材料成本较高,但也能提高商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3. 规格因素与市场策略
企业在制定市场策略时,需充分考虑规格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针对不同规格的商品,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应关注规格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四、购买建议
1. 了解市场行情
在购买商品前,消费者应关注市场行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政策环境等信息。
这有助于消费者判断市场的走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2. 关注规格因素
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关注商品的规格因素。
例如,在购买家电时,消费者应考虑尺寸、性能、材质等规格因素,以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3. 比较多家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建议比较多家产品,了解不同品牌、规格的商品在价格、性能等方面的差异。
这有助于消费者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商品。
4. 理性消费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或冲动购买。
在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和商品规格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购买决策。
5. 留意促销活动
在特殊时期,如节假日或品牌周年庆等,消费者可以关注商家的促销活动。
这时,消费者有可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五、结论
了解市场行情、关注规格因素以及制定合理的购买建议对于消费者而言非常重要。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关注市场行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规格因素,并比较多家产品,以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同时,消费者还应理性消费,留意促销活动,以获取更多的实惠。
总结怎么写啊???
年终企业的营销经理都要撰写年度工作总结。
但是我们要明白年度工作总结绝不是简单的日常工作描述:做了什么、做的怎么样。
不是由于销量好洋洋得意歌功颂德,就是由于销量差而灰心丧气批评检讨。
营销经理撰写年度工作总结不应该是被动、被指使,而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在系统全面分析年度市场整体状况、市场运作情况,深刻自省,挖掘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新年度的营销工作规划,只有这样才可能保障营销工作稳健可持续性发展。
这两者是息息相关,密切关联的。
首先,就本年度市场的整体环境现状进行总结,诸如行业市场容量变化、品牌集中度及竞争态势、竞品市场份额排名变化、渠道模式变化及特点、终端型态变化及特点、消费者需求变化、区域市场特征等等,目的在于了解整体市场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大环境的脉动,其次,深刻分析市场上主要竞品在产品系列、价格体系、渠道模式、终端形象、促销推广、广告宣传、、营销团队、战略合作伙伴等等方面表现,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目的在于寻找标杆企业的优秀营销模式,挖掘自身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和不足。
最后,就是自身营销工作的总结分析,分别就销售数据、目标市场占有率、产品组合、价格体系、渠道建设、销售促进、品牌推广、营销组织建设、营销管理体系、薪酬与激励等方面进行剖析。
有必要就关键项目进行SWOT分析,力求全面系统,目的在于提炼出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进行初步原因分析,然后才可能有针对性拟制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在千里之外。
新年度营销工作规划就是强调谋事在先,系统全面地为企业新年度整体营销工作进行策略性规划部署。
但是我们还要明白年度营销工作规划并不是行销计划,只是基于年度分析总结而撰写的策略性工作思路,具体详细的行销计划还需要分解到季度或月度来制定,只有这样才具有现实意义。
目标导向是营销工作的关键。
在新年度营销工作规划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销目标的拟订,都是具体的、数据化的目标,包括全年总体的的销售目标、费用目标、利润目标、渠道开发目标、终端建设目标、人员配置目标等等,并细化分解。
如终端类产品的销售目标就要按品项分解到每个区域、每个客户、每个系统等等;流通类产品分解到每个区域、每个客户等。
其次就是产品规划。
根据消费者需求分析的新产品开发计划、产品改良计划;通过销售数据分析出区域主导产品,拟制出区域产品销售组合;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特征及现有客户网络资源状况,拟制出区域产品的渠道定位。
然后就要拟制规范的价格体系,从到岸价到建议零售价,包括所有中间环节的价格浮动范围。
有时非常必要结合产品生命周期拟制价格阶段性调整规划。
如果企业仍存在空白区域需要填补、或者现有经销商无法承担新产品销售等原因,还需要制定区域招商计划或者客户开发计划。
终端类产品还需要完善商超门店开发计划。
然后拟制品牌推广规划,致力于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督、美誉度、忠诚度,需要分终端形象建设、促销推广活动、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来明确推广规划主题、推广组合形式最后,就是营销费用预算,分别制定出各项目费用的分配比例、各产品费用的分配比例、各阶段的费用分配比例。
如此,整体年度工作总结和新年度营销工作规划才算完整、系统。
但是为了保障营销工作顺利高效地实施,还需要通过从企业内部来强化关键工作流程、关键制度来培养组织执行力。
2010年大蒜价格趋势
2010年大蒜市场分析预测先回顾一下07、08年悲惨的大蒜市场,最低价位0.4元/公斤;打击的不仅是蒜农,连历年盈利的蒜商都难逃厄运。
09年迎来了久违的大蒜年,价位从09年上半年的5月份开始,大蒜价格一路飙升,甚至出现了媒体中称之为天价的大蒜,但是从蒜商获利而言却是暴利。
由于前几年蒜商亏损的缘故,蒜商初期的收购价并没有因产量和供求关系的原因,而使价位很高。
因此在本轮的大蒜价位上涨中,获利的以蒜商利润最大,而蒜农却没有从中获得很大利润,至少大部分蒜农没有获得很大利润。
造成09年大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严重失衡。
其中: (一)供给减少 1、种植面积减少 由于受2006年大蒜价格上涨的刺激,2007、2008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盲目扩大,导致严重供大于求,大蒜收购价暴跌到0.4元/公斤,市场批发价一度跌到0.1-0.2元/公斤,蒜农、经销商损失惨重。
许多蒜农改种其他农作物,2009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1250万亩缩减到900万亩 2、单产减产 由于蒜贱伤农,蒜农投入不足,疏于田间管理,加上梅雨等自然灾害,单产普遍减产20%以上。
种植面积的减少,再加上单产减产等因素,使2009年全国大蒜总产量从2008年的1026万吨减少到590万吨左右。
(二)消费增加 1、甲流 2009年全球发生甲流疫情,社会上流传大蒜可以预防甲流的说法,食用大蒜的消费群体增加,消费需求明显上升,更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2 、种子消耗 2009年大蒜价格上涨,蒜农和经销商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增强了蒜农的信心,各大蒜主产区及周边地区扩大了大蒜种植面积。
据初步统计,2009—2010年蒜季种植面积由2008–2009年蒜季的900万亩,回升到1200万亩左右,新增的300万亩种植面积,多消耗了50万吨种蒜。
那么, 2010年的大蒜市场行情会是什么样呢?它将会受以下几方面情况的影响而决定其走势: 1、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1200万亩(民间统计1150万亩),2008年种植面积900万亩(民间统计955万亩),2009年比2008年大蒜种植面积扩大了20-30%. 2、2010年收获的大蒜单产要减产已成定局,质量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是2009年种植大蒜时间比较晚,严寒天气提前到来,蒜苗还没长壮就受到冻害,往年大蒜年前7-9片叶子,2010年年前大蒜叶片只有4至6片,苗弱小,年前打春,年后生长期短。
预计减产20%左右。
3、虽然2009年种植面积比2008年扩大了20-30%,但2010年大蒜减产可以抵消扩大面积的产量,2010年大蒜收获总产量基本与2009年的总产量持平。
2009年大蒜库存量102.6万吨(老蒜13.9万吨,新蒜88.7万吨)。
4、最近几年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消费量的逐年增长已是事实,2005年-2009年我国大蒜出口分别是:126万吨,134.59万吨,143.57万吨,152万吨,170万吨,每年出口都在增长10万多吨。
国内市场消费也在增长。
5、种植成本增大。
每亩蒜种400斤蒜头需600-1000元;化肥:底肥300元,春天冲施肥80元,合计 380元。
犁地一遍80元,挠地两遍60元。
种蒜:100元; 浇地:一共3次,每次10元,合计30元; 地膜:50元。
除草剂:40元; 刨蒜:去根、剪杆、装袋,共计 400元;分级:50元。
用袋子: 20元 。
总计:1810-2210元 。
这样2010年大蒜成本合到每斤1元或1元以上。
6、2010年新蒜下来时,几乎无剩蒜。
2009年的种植面积虽有增加,但尚不足以填补08年库存剩的老蒜,是肯定的。
再则,2010年的蒜价较高是必然的,将刺激次蒜区再次增加种植面积,还将耗用部分蒜种。
蒜片蒜粉蒜油深加工产品,原料再贵也要生产一点,不可能连续两年不生产,还能满足供应。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2010年新蒜的价格将再创新高。
预计新蒜上市(半干蒜)蒜农将卖到1.5-2元一斤,干好将在每斤2-2.50元之间,后期收购价将在3.00–3.50元之间,收购价不排除突破3.50元的可能。
所以2010年蒜农较上年大蒜收入将明显增多,存储大蒜的商户也有利润可赚。
怎么写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看报告的人,一般都是繁忙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或有关机构负责人,因此,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时,要力求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易读好懂。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目录、概述、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等几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和报告日期、委托方、调查方,一般应打印在扉页上。
关于标题,一般要在与标题同一页,把被调查单位、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地表示出来,如《关于哈尔滨市家电市场调查报告》。
有的调查报告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的主题,副标题则具体表明调查的单位和问题。
如:《消费者眼中的枣读者群研究报告》。
(二)目录如果调查报告的内容、页数较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应当使用目录或索引形式列出报告所分的主要章节和附录,并注明标题、有关章节号码及页码,一般来说,目录的篇幅不宜超过一页。
例如;目录1、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2、调查对象构成情况简介3、调查的主要统计结果简介4、综合分析5、数据资料汇总表6、附录(三)概述概述主要阐述课题的基本情况,它是按照市场调查课题的顺序将问题展开,并阐述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选择、评价、作出结论、提出建议的原则等。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
即简要地说明调查的由来和委托调查的原因。
第二,简要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
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人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对所用方法要进行简短叙述,并说明选用方法的原因。
例如,是用抽样调查法还是用典型调查法,是用实地调查法还是文案调查法,这些一般是在调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另外,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如指数平滑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都应作简要说明。
如果部分内容很多,应有详细的工作技术报告加以说明补充,附在市场调查报告的最后部分的附件中。
(四)正文正文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
这部分必须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的提出到引出的结论,论证的全部过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还应当有可供市场活动的决策者进行独立思考的全部调查结果和必要的市场信息,以及对这些情况和内容的分析评论。
(五)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是撰写综合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
这部分包括对引言和正文部分所提出的主要内容的总结,提出如何利用已证明为有效的措施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可供选择的方案与建议。
结论和建议与正文部分的论述要紧密对应,不可以提出无证据的结论,也不要没有结论性意见的论证。
(六)附件附件是指调查报告正文包含不了或没有提及,但与正文有关必须附加说明的部分。
它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祥尽说明。
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例如为调查选定样本的有关细节资料及调查期间所使用的文件副本等。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市场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说明调查目的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介绍市场背景资料。
第三,分析的方法。
如样本的抽取,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技术等。
第四,调研数据及其分析。
第五,提出论点。
即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六,论证所提观点的基本理由。
第七,提出解决问题可供选择的建议、方案和步骤。
第八,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对策。
产品构思和调研报告的参考格式1.产品构思说明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产品如何开发,谁购买和使用产品,如何销售。
2.市场调查说明市场发展历史和趋势,市场总额与份额统计等。
3.政策调查调查与本产品相关的政策。
4.同类产品调查调查同类产品功能、质量、价格,以及主要优点和主要缺点。
5.竞争对手调查调查各竞争对手的市场状况,以及他们在研发、销售、资金、品牌等方面的实力。
6.用户调查调查一些老用户和潜在用户,记录他们的需求与建议。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参考格式1.市场分析(1)分析市场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说明本产品处于市场的什么发展阶段;(2)本产品和同类产品的价格分析;(3)统计当前市场的总额,竞争对手所占的份额,分析本产品能占多少份额。
(4)产品消费群体特征,消费方式以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2.政策调查(1)分析有无政策“支持”或者“限制”;(2)分析有无地方政府(或其它机构)的“扶持”或者“干扰”。
3.技术和时间分析(1)从技术角度分析本产品“做得了吗?”,“做得好吗?”;(2)按照正常的运作方式,开发本产品并投入市场还来得及吗?(3)预算中的人员能及时到位吗?(4)预算中的软件硬件能及时到位吗?4.成本-收益分析(1)估计总成本;(2)估计总收益。
分析(1)我们的强项是什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强项?(2)我们的弱项是什么?我们如何减少这些弱项的影响?(3)市场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机会?我们如何把握这些机会?(4)什么威胁着我们的成功?我们如何有效地对付这些威胁?6.其它例如知识产权分析(1)分析是否已经存在某些专利将妨碍本产品的开发与推广;(2)分析本产品能否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如何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