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折扣与售后服务探讨:优惠折扣与售价的区别
在现今的商业环境中,优惠折扣与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商品销售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两者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决策。
但在实际购物过程中,很多消费者可能混淆了优惠折扣与售价之间的区别,忽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优惠折扣与售价的区别,并强调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一、优惠折扣与售价的区别
优惠折扣,顾名思义,是在商品原价的基础上给予消费者的一种价格优惠。
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商品的竞争力,进而促进销售。
优惠折扣的形式多样,如满减、折扣、赠品等。
因此,优惠折扣是一种暂时性的、有条件的降低商品价格的方式。
而售价则是商品在市场上的最终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需要支付的金额。
售价是商家根据市场行情、成本、竞争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
因此,售价是固定的,相对稳定且长期存在的。
虽然优惠折扣和售价都与商品价格有关,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优惠折扣是暂时的,而售价是长期的。
优惠折扣是为了刺激消费而设置的,而售价则是商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的。
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应该明确区分优惠折扣和售价,理性消费。
二、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售后服务是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容易忽视但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指商家在商品销售过程中,针对商品的使用、维修、退换货等事宜对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仅能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还能为商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
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购买商品后,如果消费者遇到任何问题,如商品使用困难、质量问题等,都可以及时得到商家的帮助和解决。
这种贴心的服务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商家的关怀,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
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助于商家树立品牌形象。
一个注重售后服务的商家,会让消费者觉得值得信赖。
当消费者遇到问题时,商家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这种积极的服务态度能够让消费者对商家产生好感,进而增加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
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
一次满意的购物体验会让消费者对该商家产生好感,从而增加其再次购买的可能性。
同时,满意的消费者还可能成为商家的忠实拥趸,为商家推荐更多的潜在客户。
三、优惠折扣与售后服务的结合
在商业实践中,优惠折扣与售后服务应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商品的销售。
商家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优惠折扣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同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来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这样不仅能提高商品的销售量,还能为商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结语
优惠折扣与售价是商品销售中两个不同的概念,消费者在购物时应明确区分。
同时,售后服务也是购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和忠诚度。
因此,商家应该将优惠折扣与售后服务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
零售促销方案与销售策略有什么区别?
销售策略是针对不同的市场变化指定的方法和措施,零售促销是在销售策略的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方法。
简单地说,销售策略是纲,促销方案是目,纲举目张。
怎么样来做好外贸业务?
闲着也是闲着,生意又难做,好容易逮着个客户,哪能轻易让他跑掉?首先肯定要报个价。
报价的尺度根据客户询盘的情况来判断,常规产品价位中等,新品略偏上。
初次接触,最好不要用quote这样正规的词来报价,轻描淡写的price足矣。
甚至不出现price字样亦可。
重点:一定要留个尾巴来“钓”客户。
1、规定一个最低订货量(作为以后讨价还价的筹码之一)。
2、最重要的,后面要补充说明,上述价格为参考。
如您所能理解,根据订货量、交货时间和付款方式的不同,价格会有很大的区别 有时甚至会有高达10%的折扣。
云云 当然这都是虚的。
3、除报价外,尽可能在回信中附上一些关于产品的资料,比如包装情况、集装箱情况、产品图片等等。
我们的理念是,首先给客户一个关于价格的概念,以及关于产品的基本情况,让客户强烈感觉到跟你接触,无论是否成交都能够了解产品信息,“值得联系”。
其次,在你对客户心理价位不了解的情况下,报价的同时给客户留下讨价还价的兴趣和空间。
和钓鱼同理,既不能只白白地撒饵,也不能冷冰冰甩个空鱼钩过去。
总之,初次与客户打交道,成交是第二位的,细水长流,设法激起客户“保持联系”的欲望才是最主要的。
又及:所谓的明确意向。
不能坐着干等客户表示明确意向,要设法引客户说出他的目的。
比如,泛泛地报个FOB价之后,告诉客户“请告知您所需要的目的港,我很乐于折算一个CNF价格给您做参考。
”又或“请告知您可能的定购量和交货时间,我看看是否能给您一个好价格或折扣。
”等到客户把这些资料给你之后,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拿着去向老板请示了。
否则业务员就成了夹心饼干:老板不报价,客户就不给“意向”;客户不透露详情,老板又不肯松口。
生意就僵持了。
做业务员的,不但要跟客户斗,还要跟老板周旋,可不能傻等机会噢。
如先前所说,报价时候留个“尾巴”钓客户,是常用的招数。
所谓低价,指的是接近成本价格,利润不高的报价,靠跑量来维持;高价则是预期较高利润的价格了。
作为新手,很难自己估算成本价,老板也老是闪烁其词支支吾吾,索性,去翻翻老客户的交易数据,老客户通常利润低,老客户的真实交易价格往往比较接近老板的心理承受底线。
“低价留尾”,就是报个低价,但规定一个比较大的起订量,甚至大大高于你所估计的客户可能的订购量也没有关系,关键是用低价钩起客户兴趣,又为将来的涨价提供依据 -订量不够嘛当然要贵一点点啦。
“高价留尾”,就是报高价后,故意规定一个小的订货量(估计客户不难达到的量),并许诺如果超过此量,价格会有折扣。
此外,如前贴所说,表示根据付款方式等的不同,可给与较大优惠云云。
总之,漫天要价,但鼓励客户就地还钱。
用低价法还是高价法,视客户的情形而定,或者说根据业务员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准确性靠的是火候,慢慢熬,急不来的。
不过一般说来,可以先在网上检查一下客户的情况,如果发现客户有大规模的网站和分支机构,或者在网上大肆散布求购信息,这样的客户最好用低价法,因为你会有很多竞争者,刚开始价格一高,客户理都不理睬你。
反之,对那些不熟行的中间商,可以用高价法,并且在往来信函中主动介绍“内行的”产品技术情况,故意把情况搞复杂,给客户一种“这个产品很有讲究,外行容易上当”的感觉,最后,争取利用客户“花钱买个稳妥”的心态,多挣一点。
当咱们还是低级业务员的时候,报价的处理过程往往比较简单:1.客户问价,老板说卖5块,客户说太贵了。
2.汇报给老板,老板说最多让到4块5。
客户还是不答应。
3.老板烦了,说“你问客户到底多少肯下单”。
客户要么渺无音讯,要么回答说“2块8怎么样”?4.老板说2块8成本都不够,客户简直乱来…低于4块2就没法子做。
5.客户一听就跑了…咱们白忙活一场,这个月还是得靠那1千5的底薪熬着..偏偏女友20号过生日..屋漏偏遇连天雨。
老板和客户一般都没啥子文化,老由着他们性子来的话咱们就永无出头之日。
所以,业务员熬到一个阶段以后,就要争取上个层次,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多尝试着去“引导”客户和老板,促进生意的达成。
这种“引导”基于三个理念:1.价格是活的。
根据订量的大小,生产期的安排,运输方式和付款方式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
同时,一个产品的成本构成是复杂的,某个零部件或者加工步骤改变一下,往往能够带来相当幅度的成本变动。
2. 客户不一定会知道/固守其对产品的要求。
特别是消费类、工艺类产品。
比如本来计划订1000个的,如果谈得好,客户有信心,可能最终会增加到5000个。
或者本来客户希望是全金属制品,而最后可能为了低价,接受类似于“外部金属而底部及内部树脂/塑料”这样的建议。
3.老板不一定会知道/固守所谓的产品价格底线。
特别是产品款式多的公司/工厂,老板多半只能事先预估大致成本。
可实际上,变数很大。
比如说,下个月是生产空档,为维持生产,可能微利甚至平本也接单。
或者资金紧张,急需一笔钱来周转或一份信用证来贷款。
当然,要变被动为主动,首先业务员要熟悉自己的产品,熟悉自己的工厂。
这一点,精明些的业务员熬个一年半载的不难做到。
有了上述理念,报价的时候就不要机械传达老板意图,轻易对客户说“NO”。
所以,咱们的业务老手们总是那么一副腔调:“这东西一般就这个价..不过你实在想要便宜也行..帮你想想办法”。
而对老板则是:“这客户我看了看还行,是个长期买家,值得跟进一下…我们想个办法先跟他做起来”。
其中区别一目了然:新手单纯传话,而老手则动脑筋设计方案给客户及老板参考,促进交易。
具体做的时候,注意几点:1.低价可以,但多半要跟量大、“预付款多”、“余款及时安全”、“交货期长”等等条件捆绑。
注意,为什么“交货期长”是个便利条件呢?因为这样可以从容安排,作为填补生产空档之用,此外还可以选择运费较低廉的时候交货,或拼顺路的货,大大节约成本。
2.主动给客户提建议,如上面提及的偷工减料的招数。
很多时候客户心疼的是钱,而不是上佳品质。
以内行的身份提供替代方案,客户反而欢迎。
3. 多与客户交流,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
比如客户还价太低的时候,侧面了解一下原因,是客户不懂行,不会核算,还是你的竞争对手使坏扰乱市场。
从而有针对性地处理。
顺便说一句,即便是竞争对手扰乱市场,除非你知道对方是诈骗,否则鱿鱼原则是不要对客户明说竞争对手的坏话,暗示即可 -都是街面上混的,彼此留个脸面。
4.同样地多与老板交流,探讨偷工减料的法子,并多寻找一些零配件供货渠道, 努力削减成本。
尽量多了解工厂的生产和财务状况,替老板分忧的同时促进低价客户的成交可能。
商业情报的收集多多益善。
曾见过一个悲惨案例: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买家询盘,新手业务员却居然不知道对方来头,老板也不知详情而没有足够重视。
结果因贪图一点利润而错失了进入这个大买家供货体系的机会。
须知,对于很多大买家而言,能进入他们的“体系”非常有价值,一旦与他们有过良好的交易记录,以后的路子就顺多了。
而这些大买家轻易不询盘的,很多时候只是在急着补货的时候才偶尔外发,对新厂而言机会难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碰到这样的良机,即便平本也要做,牺牲一点利润,权当买路钱。
卖杂志是否应该打折?
我是不是已经回答过你这个问题了??很简单的道理,别人在打折,你不打折,被淘汰的就是你。
你不打还待何时?在这种情况下,发行商是管不了这个问题的。
我知道你们的杂志 一般都是在某个批发网络点拿货。
折扣也差不多。
发行商是不会管你卖多少折扣的。
只有期刊杂志社能管到发行商,严禁他扰乱市场。
看在你50分的份上,我给你提个建议。
首先,肯定是要打折的了。
市场竞争就是优胜劣汰,你不打折,难道等着客源流失,然后关门吗?这是基本的一个应急措施。
其次,按照你所说的利润,我给你提个建议。
你们在发行商那里拿货一般是七五折。
这也是一个基本的折扣。
因为你是书店,我建议你在哪一个批发商里谈一下,让他把你升为大客户,折扣给你降一些。
当然,这中间可能有些难度或者要费一周折,但是不妨一试。
再次呢,把你店内的好书全部配齐。
而且要第一时间到。
如果,我是说如果,在一般情况下,哪一家的书先到,学生是会先到哪一家去买的,是吧?学生类的期刊,我知道最抢时间。
比如《轻音乐》《1626》《看电影》《知音女孩》《百家讲坛》等等,这些好书都是哪里先到学生就会先去买的。
所以在你降折扣的同时,看能否提前在那些批发商那里拿到货。
我们这边许多零售商天没有这就在我们门口等着拿书了。
。
。
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抢到好书。
另外,你说到了服务,这个我觉得你也提得很对。
你必须加强你的服务。
比如,有一本杂志过期了,一个同学到处都买不到,说不定,你可以通过你的渠道找到,这时你给你找到, 我想那位同学一定会非常感激的。
。
。
。
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可以线下交流。
同行。
我是批发, 你是零售。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