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布区域与数量详述
一、引言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特征多样,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
这种多样性也反映在生物、资源、人口以及经济活动的分布上。
本文旨在详述中国各区域的分布及其特点,以揭示其数量与范围的广泛性。
二、主要分布区域概述
1. 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包括华北、华东、华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这一地区拥有众多城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
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这一区域以海洋性气候为主,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同时,也是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
数量上,东部地区的人口占比较大,经济活动频繁。
2.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区以及西南的云贵高原等。
这一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气候多样,从寒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等。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在数量上,尽管西部的人口相对较少,但其地域范围广阔,自然资源丰富。
3. 北部地区
北部地区主要包括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等地。
这一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寒冷干燥。
农业和重工业是这一地区的主要产业。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
北部地区的数量表现在其广大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上。
4. 南部地区
南部地区包括中南半岛的多个省份。
这一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山丘陵地。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特别是在水稻种植和热带作物方面表现突出。
南部的工业和服务业也发展得相对较好。
在数量上,南部地区的人口相对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
三、分布数量详述
要准确地描述中国的分布数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不同领域的“数量”指标存在差异。
例如,在人口分布方面,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相对恶劣,人口较为稀疏。
在地理面积方面,西部地区的面积广大;在经济发展方面,东部地区的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庞大等。
这些不同的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领域和数据来源进行统计和分析。
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分布数量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总体格局。
四、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
由于历史、地理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地区;而西部和北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的限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这种区域发展差异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国家通过政策调整来平衡各区域的资源分配和发展机会。
五、结论
中国的地理分布区域广泛且多样,从寒冷的北部到炎热的南部,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巨大。
这种多样性也反映在人口、资源和经济活动的分布上。
为了促进全国的经济社会平衡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入题后的表格中,每题1分,共30分)
1.车牌号为“川”的汽车属于哪个省级行政区
A.四川省 B.重庆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2.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
A.12个 B.13个 C.14个 D.15个
3.某汽车车牌是“皖A”请问该车可能来自下列哪一省份
A、云南省 B、安徽省 C、重庆市 D、甘肃省
4.福建省的简称是A.闽 B.豫 C.赣 D.皖
5.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晚婚、晚育、少生、优生C.提高人口素质 D.实行计划生育
6.我国的总人口约占世界的A.1/4 B.1/5 C.1/6 D.1/77.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A.不分民族大杂居 B.按民族分区聚居C.大杂居,小杂居 D.大杂居,小聚居
8.下列属于直辖市的是:
A、北京市、武汉市 B、上海市、南京市C、天津市、重庆市 D、重庆市、广州市
9.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指的是:
A、省,县,乡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省,地,市
D、国家,首都,省
10.下列哪个国家没有与中国陆地相邻
A.朝鲜 B.俄罗斯 C. 日本 D.蒙古
11.巴山蜀水中的“蜀”是下列哪个省的简称
A.四川省 B.贵州省 C.重庆市 D.陕西省
A.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
B.四川省、广东省、山东省
C.广东省、河北省、湖南省
D.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
13.在泼水节中度过本民族传统新年的少数民族是
A、傣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朝鲜族
14.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
A.海南省 B. 云南省 C. 青海省 D.台湾省
15.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 南海 B. 渤海 C. 东海 D. 黄海
16.2011年“快乐女生”赛事分沈阳、西安、广州、成都、长沙、杭州六大唱区,其中成都和杭州分别位于以下哪两个省
A.四川、福建
B.四川、浙江
C.重庆、江苏
D.贵州、安徽17.
图中,同在冬季,两位的同学的衣着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经度位置 D.地形地势
18.寒假期间,张红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她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张红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A.从上海到乌鲁木齐
B.从香港到成都
C.从拉萨到北京
D.从哈尔滨到海南岛
19.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汉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B.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C.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 ”的特点
D.各民族均匀分布
20.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C.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D.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21.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
22.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7亿
C.我国各民族中汉族分布最广,除x藏自治区外,各省均有分布
D.维吾尔族、满族的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23.下列不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A.西北 B.西南 C.华北 D.东北
24.下列省区、简称与行政中心的搭配,正确的是
A.海南—琼—南宁
B.安徽—鲁—合肥
C.江西—赣—济南
D.重庆—渝—重庆
25.当黒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是农忙时节,其原因是
A.我国所处的纬度高
B.我国跨纬度大
C.离海的远近不同
D.地形起伏大
26.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
27.“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
A、我国地势西低东高
B、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D、我国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28.一般说来,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
A.林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副业
29.当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是春耕大忙了。这是由于我国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海陆差异大
D.地形差异大
30.关于我国海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一个内陆国家
B.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我国是一个半岛国家
D. 我国是一个岛国(每题1分,共30分)
二、综合题。(共20分)
1.读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7分)
(1)图中四个省中临海的是 (写省名),临 海;纬度最高的是 (写省名)。
(2)四个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 、 。
(写省名)
(3)图中②是 省,简称是 。
2.读“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A BD E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名称。① ②③ ④
3.读图,回答问题(5分)
(1)山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2)河流:④_________(3)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我国地势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D 6.B 7.D 8.C 9.A 10.C11.A 12.A 13.A 14.B 15.B 16.B 17.B 18.D 19.C 20.A21.C 22.B 23.C 24.D 25.B 26.D 27.C 28.B 29.A 30.B1.(1)广东省 南 黑龙江省(2)云南省 广东省(3)广东省 粤2.(1)A内蒙古 B陕或秦 D冀 E新(2)西宁 南京 海口 成都3.(1) 天山、祁连山、秦岭 (2)黄河 (3)如图答案1.A 2.C 3.B 4.A 5.D 6.B 7.D 8.C 9.A 10.C11.A 12.A 13.A 14.B 15.B 16.B 17.B 18.D 19.C 20.A21.C 22.B 23.C 24.D 25.B 26.D 27.C 28.B 29.A 30.B1.(1)广东省 南 黑龙江省(2)云南省 广东省(3)广东省 粤2.(1)A内蒙古 B陕或秦 D冀 E新(2)西宁 南京 海口 成都3.(1) 天山、祁连山、秦岭 (2)黄河 (3)如图
全国棉花种植区分布,详细的
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截止到目前,我国棉花种植区域的分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全国划分为五大棉区,即: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
1、长江流域棉区 本区是生产水平最高的棉区。
南界自福建戴云山起,沿“两广”北边的五岭,经贵州中部分水岭至四川大凉山;北以秦岭、淮河、苏北总干渠为界;西起川西高原东麓;东至海滨。
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4%,总产约占全国的53%。
水热条件好,伏天日照充足,有利于多结伏秋桃。
多春雨,常有秋季阴雨,不利于苗期生长和吐絮。
基本实行粮棉两熟套种。
适于栽培中熟陆地棉。
主要病虫害有苗病、铃病、红铃虫、红蜘蛛,部分地区有桔、黄萎病。
本区划分4个亚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南襄盆地。
2、黄河流域棉区 本区是全国植棉面积最大的主产区。
位于长江流域棉区以北;北界自山海关起,沿河北境内的内长城向西,再顺太行山东麓向南,尔后由河南境内的天台山(济源以北)折向山西境内的霍山(霍县以西),再经由陕西境内的北山(莆城、凤翔以北)连至甘肃南边的岷山划一直线;西起陇南,东至海滨。
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50%,总产约占全国的43%。
本区水热条件适中,春秋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早发稳长和吐絮。
伏天雨季往往加重盛花期蕾铃脱落。
大多数地方仍以一年一熟为主;部分棉田推广粮(油)棉两熟套种。
适于栽培中、早熟陆地棉。
黄萎病与枯萎病往往混生,在老棉区传播蔓延较快。
苗期常有根病。
虫害以棉蚜、棉岭虫为主,红蜘蛛在局部地区有时也较重。
本区划分4个亚区:淮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早熟棉区。
3、西北内陆棉区这是一个植棉历史悠久,而又大有开发前途的棉区。
本区在六盘山以西,包括新疆全区,甘肃河西走廓和沿黄灌区。
本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稳长,蕾铃脱落率低,经济产量系数高。
可种植中、早熟陆地棉或中、早熟海岛棉。
棉田均为一年一熟、平作。
棉花病虫害轻。
最特殊的是无红铃虫,亦无棉蚜。
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5%强。
东疆和南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长绒棉产量约占当地棉花总产的1/5。
本区以天山为界,划分3个亚区:南疆、东疆及北疆和河西走廊。
4、北部特早熟棉区 这是一个植棉面积不大、历史也较短的棉区。
本区位于黄河流域棉区以北,北界大体相当于2600℃活动积温线。
棉花产区主要在辽宁,另外还包括冀北、陕北和陇东等零星产区。
本区热量条件较差,只能种早熟、特早熟陆地棉。
日照较为充足,夏季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多结伏桃。
棉田均为一年一熟棉花病虫害较轻。
70年代,本棉区由于接连遭低温冷害,并受到以粮挤棉的影响,棉田面积一再压缩,约有棉田180万亩,仅占全国的2%,总产仅占全国的1%稍强。
5、华南棉区 这里是我国最早发展棉花生产的区域,但目前已演变为植棉面积最小的零星产区。
本区在长江流域以南。
热量资源特别充足,雨水相当多。
有些地方终年无霜,棉花经冬不死,适宜种植中熟海岛棉和中晚熟陆地棉。
棉田多为一年两熟。
普遍采取深沟高畦,春播或秋冬播种。
由于气候炎热多雨,一般病虫危害相当严重。
病害主要是烂铃严重。
虫害种类多,往往世代重叠,发生量大。
由于本区的自然特点,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更为有利,因此棉田面积一再收缩,目前,棉田面积仅有数万亩,亩产很低,很少提供商品棉。
中国的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些地区?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52个民族。